长春学校大全长春大学大全长春科技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 地址:西民主大街6号
  • 电话:
  • 邮编:130000
  • 网站:
  • 附近站点:南昌路下
  • 公交路线:135路,152路,25路,261路,264路,80路上行,80路下行
  • 附近地标:文化广场,西朝阳路,中医学院
点击查看“长春科技大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现设8个学院、21个科学研究所,建有国家和省部级长春科技大学

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各类教学科研室实验室63个。

学校现有教师835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26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誉院士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博士导师38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40余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78名;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6%和41%。此外,学校还聘请8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8160名,本专科专业49个。专业涉及地矿、测绘、能源、材料、环境、机械、仪表仪器、电子信息、化工制药、土木建筑、管理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球物理、地理、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等诸多学科门类;所有本专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18个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施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设备,总价值5359万元。建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座,图书馆藏书近120万册,各类中外期刊1900余种,配有现代的MT终端检索系统及成套视听设备,是东北地区地学图书情报资料中心;博物馆馆藏标本5万余块,以馆藏国内外典型珍贵标本丰富斐声于世。现有三种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长春科技大学学报》为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办学实力

建校四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经几四光园

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实现了单科性办学向多

科性办学的历史性转变,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体系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具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承担大中型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项目的雄厚办学实力。

科研中心

长春科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1978年以来,学校承担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课题、学科发展前沿课题研究项目1807项,取得研究成果1373项,有39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4万名各类建设人才,他们以基础扎实、技术过硬、适应性强、勇于吃苦耐劳而享誉社会。

国际交流

学校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保加利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有校际、院际、所际学术交流合作关系,特别是以学校为主,联合俄、日、韩、朝、蒙五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的东北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学校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学术组织及我国外交部等部门委托,多次承办、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并经常接待国外专家学者来校,派遣人员出国,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在国际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

名流任教

李四光、文士祯、郭思敬、汪小川、喻德渊、李一平、陆锦、董申保、陈静波、张贻侠、韩淑芝、杨继笑、杜长龄等相继担任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职务,业治铮、余瑞璜、经福谦、俞建章、顾功叙、张寿樟、白季眉、丁克全、何继善、张秋生等学者名流都曾在校任教。

本科专业

地质学、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矿场、地球物理、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地球化学与勘查、工业分析、金属矿产开发、探矿工程、石油地质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级文秘、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国际贸易、计算机及应用

硕士教育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矿床不、应用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探矿工程、数学、地质、应用数学、遥感地质、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物理学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校长 李四光 1951.08—1952.10

东北地质学院 院长 文士祯 1952.10—1954.08

东北地质学院 代院长 汪小川 1954.09—1955.06

东北地质学院 代院长 汪小川 1955.06—1956.08

东北地质学院 代院长 喻德渊 1956.08—1957

长春地质勘探学院 代院长 喻德渊 1957—1958.12

长春地质学院 代院长 喻德渊 1959.01—1962.11

长春地质学院 院长 喻德渊 1962.12—1966

长春地质学院 革委会主任 金九思 1969.01—1970.08

长春地质学院 革委会主任 张 德 1970.09—1972.07

长春地质学院 革委会主任 杨 岚 1972.07—1973.04

长春地质学院 革委会主任 方欣甫 1973.04—1976.08

长春地质学院 革委会主任 陆 锦 1976.08—1977.10

长春地质学院 院长 董申保 1978.04—1984.01

长春地质学院 院长 张贻侠 1984.01—1992.10

长春地质学院 院长孙运生1992.11—1997.02

长春科技大学 校长 孙运生 1997.02—2000.06

历任书记

东北地质学院 总支书记 郭思敬 1952.11—1953.02

东北地质学院 总支书记 文士祯 1953.02—1954.11

东北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汪小川 1954.11—1956.08

东北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郭思敬 1956.08—1957.10

长春地质勘探学院 党委书记 李一平 1957.10—1958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李一平 1958—1961.06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郭思敬 1961.06—1966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张 德 1971.05—1972.07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副书记 杨 岚 1972.07—1973.04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副书记 方欣甫 1973.04—1976.08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陆 锦 1976.08—1977.10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陈静波 1977.10—1980.07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郭思敬 1980.07—1984.01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张贻侠 1984.01—1985.10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韩淑芝 1985.11—1991.08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杨继笑 1991.08—1994.04

长春地质学院 党委书记 杜长龄 1994.04—1997.02

长春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 孙运生 1997.02—2000.06

学校现状

具有光荣校史的长春科技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为新的吉林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的相关学科并入吉林大学的相关学院,原校址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学院校训

刻苦求实 开拓进取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6-02-02 06:15:27发表

    如果你是长春人,高*考成绩刚过一本线分不多,考虑来这儿也不错,本一的专业就业还是很好的。没有到一本线也可以选个不错的本二专业。这里长春人占到了八九成吧。到处是老乡~

相关新闻